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_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电话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新蔚揽与大众进口汽车的生生不息 | 汽车产经

2.工厂关停,未来大众、奥迪、保时捷进口主销车型走势如何?

3.广汽丰田4s店开业总经理致辞,急

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_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电话

新蔚揽与大众进口汽车的生生不息 | 汽车产经

       文 | 黄持

       出品 | 汽车产经

       提及旅行车,你会想到什么?

       是独特?是远行?是小众?亦或者是鸡肋?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但又同样充满争议的细分市场,“瓦罐控”们心中的春天是否到来或许还有争议,但这个市场规模的大小或许已经有了定论。

       但大众进口汽车依然选择将新蔚揽带到中国。就像这个品牌看似小众,但却一直生生不息一样。

       大众进口汽车总经理张昊志在今年上任后曾谈到过他的目标,他说:“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让大众进口汽车获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增加市场占有率。”

       而借新蔚揽试驾体验的机会,我们也再次与张昊志面对面,当看到新的产品开始导入市场,智能展厅逐步落地的改变后,也可以更好地思考大众进口汽车的变革与未来。

       大众进口汽车总经理张昊志

从“独木”到“森林”

       去年,途锐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7%,创下了近6年来的新高。近段时间尽管受到了芯片短缺的波及,但依然表现出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显然,大众进口汽车并不满足于此。

       在经历了过去一段调整期后,大众进口汽车的产品阵容几乎只依靠途锐的支撑,但作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灯塔”一般的存在,一方面需要更丰富的产品来支撑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渠道和体系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蔚揽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大众进口汽车的再出发。

       在国内,大众汽车集团一直都是旅行车市场的坚守者,甚至还有像R36这样的经典产品。

       一方面,旅行车市场春天即将到来这个命题被无数次证伪,甚至在老家欧洲,也开始被SUV所挤压。

       但另一方面,旅行车也被证明有自己独特的存在空间。看看奥迪在高性能旅行车和跨界旅行车领域玩得正欢,可以看出旅行车产品在塑造产品高度、品牌调性上有着自己的价值。

       在大众进口汽车的体系中,蔚揽并非定位于走量车型,但张昊志表示:“对于新蔚揽,乃至大众进口汽车品牌,在追求销量的同时,我们更看重给国内客户带来原汁原味的德国产品和生活方式,迎合中国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趋势与高质量生活体验。”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大众进口汽车在过去的一些经典车型,尚酷、甲壳虫、R36……它们共同塑造出一个个性、潮流、精致、运动的大众汽车品牌形象。

       而现在,为大众汽车品塑造生活态度的任务,落到了蔚揽身上。

       事实上,疫情的延续不绝也催生了国内的自驾游需求,这也使得大家对旅行车文化的接受度不断提升。

       而在竞品稀少的B级旅行车细分市场中,新蔚揽拥有德国原装品质,同时在智能化、舒适配置和性价比上都有提升。实际上,新蔚揽在8月就已经达到了接近9%的市场占有率,张昊志表示:“根据我们的经验,预计到年底新蔚揽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占有率会达到30%-40%的常规水平,明年会到50%-60%。”

       大众进口汽车给出的新蔚揽的用户画像,是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的主流消费群体,以成熟男性用户为主,大多有家庭、有孩子。他们对于车辆的要求,既要关注家庭,同时也不可妥协操控和性能。

       而国内旅行车客户中,很多都有欧洲留学与工作的经历,对旅行车文化接受度更高,这也是大众进口汽车未来关注的重点人群。

       为此,大众进口汽车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张昊志说:“我们开展的线下体验活动,除了商超静展之外,也邀约了区域潜在客户,通过自驾郊游的方式,让他们感受新蔚揽的产品力和生活方式,从而聚合、培养更多的口碑用户。”

变革先锋

       在传统车企的转型中,大众汽车集团无疑是一个先锋的角色。

       而在中国,相对较小的体量以及相对较高的产品定位,也让大众进口汽车成为转型探索的先锋。

       从去年开始,大众进口汽车围绕经销商端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试点,具体包括大众汽车全新品牌设计升级与焕新,在展厅设计、色调、家具布置方面全面升级,同时加入数字化的体验,比如展厅iPad、AR、大屏联动的产品展示等。

       四川新双立智能展厅

       不久前,我们参观了成都新双立大众进口汽车的智能展厅,在这家经销商店内可以看到全新设置的4个功能分区:欢迎区、城市生活体验区、越野体验区和购车洽谈区。整个店面不仅整体装修风格更加典雅、简约,更符合当代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同时也在产品展示环节使用了大量数字化工具。

       消费者可以通过沉浸影视空间、AR互动体验区实现如亲临现场一般的产品体验,这也克服了常规试乘试驾无法完全展现途锐产品性能的短板。同时,客户也可以利用数字化设备对车辆进行个性化订制,并真实还原实车效果。

       张昊志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尝试,用数字化模式增加客户的触达点,让客户在店内可以停留更长时间。而数据也证明了这种变化,根据经销商反馈,客户在数字化展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相比以前提升了20%-30%,而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品牌与产品,最终实现销售转化的概率也更高。

       截止目前,大众进口汽车已有近50家门店进行了展厅数字化升级,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全网经销商展厅的升级工作。

       新蔚揽在数字化层面也有所升级

       而更深层的数字化升级则发生在大众进口汽车整个体系当中。

       从去年起,“i VW”App被引入营销链路,其核心模块是用于经销商互联,而今年起,客户端模块也已正式上线。张昊志表示:“我们在逐步邀约客户注册App账户,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程序的方式进入。客户可在上面进行售后预约、领取维修保养券等。最近我们还开通了社区论坛,进一步强化客户和我们之间的互动粘性。”

       目前,“i VW”还处于开发的第一阶段,主要功能针对售后预约、保养、维修,而未来会逐渐引入销售端,包括线上支付定金、购车款等功能。

       “‘i VW’App系统是由大众进口汽车本土团队开发,会结合大众进口汽车自身的特点和车型,以及经销商网络,做针对性的功能开发,以确保用户体验。”张昊志说。

写在最后

       在“以用户为中心”早已成为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趋势时,大众进口汽车也自然成为探索全生命周期用户运营的先锋角色。而像新蔚揽、途锐这样的产品,其用户群体本就偏好自驾出行、追求生活品牌,在意用车体验和与品牌的共情。

       也许当下的大众进口汽车,很难复制当年的“车海”战术,但也在变化中探寻新的机会与定位。而其独立存在的地位,也证明了在新时代里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

       而数字化体系的搭建、品牌的塑造、用户运营的探索,在让<a class="hidden" href="/view/29823.html

       一汽/view/111056.html

       上汽/view/588902.html

       分两家的原因:

       大众分辙

       南北大众的统一,两张渠道的整合,零部件国产化,这些问题成为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上艰难前行的镣铐

       南北大众不睦的事实似乎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

       8月8日,上海大众宣布全系列车型(除POLO外)降价,降价幅度最多达14%。9日,一汽大众在北京宣布不会对价格体系进行调整,并表示与上海大众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企业,事先对上海大众的降价策略毫不知情。

       至此,大众希望通过局部整合南北两个大众进而止住在华下跌势头的幻想戛然而止,而导致南北大众严重割裂的祸根在十多年前已经种下。

       重婚的祸患

       1985年3月,德国大众与上汽联合组件了上海大众,正式进入中国。在合资公司中,中德双方投资的比例各占50%,开创了国内50∶50股比先河。但当时瞄准中国汽车市场的,并不只德国大众一家。

       1987年10月,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与一汽签下了生产2.2升发动机的合同,并承诺一年后再将道奇600的整车给一汽。这让一心希望霸占中国市场的大众感到了威胁。而此前,大众也露出过“不忠”的企图。早在上海大众初建时期,德国大众总裁哈恩就萌生了与一汽合作的念头。“这才是中国的汽车生产基地。”大众总裁皮希当时说。

       这时,一个机会出现了。1988年,克莱斯勒发现道奇600在美国卖得依然很火,于是决定拖延一年再给中国,同时还提高了曾承诺的设备价格,令一汽大为光火。大众发现并紧紧地抓住了这个在中国发财的机会,不仅承诺一分钱不要,在美国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基础上还为一汽配底盘和整车,而且仅用了1个月时间就装出了配克莱斯勒发动机的奥迪样车,并请当时的一汽老总耿兆杰去看。这就是后来的“小红旗”的首辆样车。

       1988年8月,一汽与大众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小红旗”的合作合同。在这份合同中,极富远见的大众公司还成功“指腹为婚”:一汽今后如果大规模生产轿车,必须与大众合作,双方同意“Golfa3”(捷达)为第一辆合作车型,这为后来的一汽—大众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1990年一汽—大众15万辆合资轿车项目签约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96年7月,项目全面投产。

       大众与上汽的合作,随后开始出现一些小插曲。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年上汽曾希望大众能够增设两条新生产线,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大众没有满足上汽的要求,这让上汽产生不快,并由此把精力更多转向与通用汽车的合作。

       大众与上汽分别又觅“新欢”的举措,实际为后来的发展设下了危机。大众随后在中国的投资重点已经从南向北转移。1999年9月6日,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奥迪A6在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下线,目前在高级轿车市场,奥迪稳拿44%的份额;2001年8月23日,首辆中级轿车宝来下线。2003年5月9日,高尔夫轿车在公司下线。7月15日,在一汽—集团公司诞生50周年之际,高尔夫轿车在全国正式上市。此次推出的车型有1.6L2V、1.6L5V、1.8L5V和2.0L2V。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众公司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

       尽管大众一直强调两个合资公司实行品牌差异化布局,但在车型上,一汽大众的奥迪、宝来、捷达都分别居于上汽大众的帕萨特、POLO和桑塔纳之上。

       大众汽车在上海除了产品本土化之外,在人员搭建方面也很明显,仅有营销环节依旧由德国人把守,这其实也说明了德国人对于上海支持的减弱。2004年,大众曾透露将在上海临港建设上海大众五厂,建成后的五厂一期产能为15万辆轿车,二期工程30万辆。然而,据记者调查,目前上海大众五厂的工程还没有丝毫的动工迹象。最近大众在北京投资了1亿元,专门用于售后服务的支持。这似乎也说明了大众对于南方的冷淡。

       南北大众在零部件采购和销售上形成了互相独立的两张网络。也许从一开始,德国大众就不想也不愿将他们整合到一起。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众与一汽的合作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保证轿车质量,德国大众在长春一汽对技术研发采取了严格的控制策略。一汽对所有大众产品没有更改权,所有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得经过大众方面的批准。实际上,在关于是否坚持大众的全球质量标准的问题上,从建厂开始直到现在,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产品是汽车企业的生命线,但是,所有一汽大众正在销售的产品显然都不是一汽大众自己的产品,而是德国大众公司或者德国奥迪公司的产品。想要获得合同以外的新产品,办法只能有二:其一,出钱买生产许可证,一汽大众在获得奥迪A6的生产上,就向德国奥迪公司支付了2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许可证费用;二,在日常管理上作出妥协,比如,提高德方管理人员工资、增加德方管理人员比例、允许德方人员管理合同中本属中方管理权限的部门如采购和销售等。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谈判桌上中方利益的损失。“德国大众是生意人,总希望自己赚的钱越来越多,所以它想要独资管理、控股管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极正常的心理。”一位一汽集团高层人员表示,“问题是,在谈判席上,中方往往没有什么砝码,因为,一提后续车型,中方就没有话了。”

       正是基于抬高自身话语权的考虑,一汽2002年又选择了与丰田公司合作,这对德国大众来说,无异于一个大的打击。这又让大众开始将重心向上海大众有所偏移。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德国大众与上汽和一汽分别合资成立了上海、大连发动机厂,而全新的斯柯达品牌计划也最终落入了上海大众旗下。

       据悉,该品牌将于今年年底引入中国市场,是上汽大众的一个大动作。斯柯达与大众旗下其他品牌相比,其品牌形象更年轻化、更有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上海大众现有产品线偏于成熟稳重的特点形成了互补。

       但问题是,眼前的急救行动还能挽回以往丧失的优势吗?

       零部件国产化艰行

       高盛和麦肯锡公司曾指出,已经占到大众两个中国合资公司经营成本中60%-80%的本地零部件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要比发达国家高出50%以上。

       上海大众国产化率已经相当高,但像帕萨特这类高档车的国产化率并不高,重要零部件的进口加大了上海大众的负担,弱化了其竞争优势。据披露,德国大众给上海大众的零部件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30%,作为上海大众主力品种的帕萨特,其发动机全部进口。

       由于历史原因,大众汽车的南北两个合资企业各自有自己独立的一套零部件采购体系,而德国大众自己又有一套部分外购零件的供应体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大众汽车的全球采购是为其赚取更多利润的幌子。“每年向中国销售进口零部件的利润,能占到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年利润的30%以上。大众从外购零部件上得到的利益,是它极力主张全球采购的根本原因。”一位曾在上海大众供职过,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说。

       长期以来,德国大众在进口零部件尤其是高价值产品方面的价格体系不甚透明。同时,德国大众的许多零部件还在欧洲价格基础上加价卖给国内合资厂商。加价30%,并不是一个让圈内人感到吃惊的数字。

       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生产的各款车型里,国产化比率最高的是桑塔纳和捷达,但这两款车利润微薄。而那些国产化率并不高,价格却不低的车型才是大众在中国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那些车里,有相当部分高价值的零部件依赖进口。这些零部件价格高企,是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汽大众每年从德国大众采购的零部件有百亿元之巨。

       大众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目前运营艰难,降低成本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目标。然而,众所周知,国产化无法快速完成,尤其是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以亏损为压力,逼迫德国人在零部件方面降价,势将成为一汽眼下最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的办法。但在强势的德国大众面前,一汽的想法也可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渠道重复

       理想主义者认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将各自的分销网络能整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平台,但实际上,由于中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两张网对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而言,付出更多的是成本,而不是两张网产生的协同效应。

       2002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进口车业务部正式成立,大众汽车在中国就拥有了三条互不交叉的销售渠道:一汽大众的销售公司、上汽大众的销售公司以及进口车经销商。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一个品牌拥有三条完全不同的销售渠道,这样做的代价无疑是高昂的。

       德国大众对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进口大众三大销售渠道合资经销权的争夺决心很明显。1996年在成立一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的谈判桌上,德方就明确提出一汽集团必须逐年返还销售公司5%-15%不等的股份给一汽大众,否则德方将在捷达的换代车型的提供等方面予以限制。到今年3月,由一汽集团所持股权转让给一汽大众,德方从此在销售公司持股40%。

       另外,在2000年,德国大众号称与上汽集团以各占股一半的方式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汽车销售公司——上海大众汽车销售公司,而且在政府还未正式下文批复时就先斩后奏地举行了成立仪式并发布了消息。

       据说这让当时的国家计委和经贸委非常头痛,最终只得规定该公司只能销售上海大众的产品,其他一律不准卖。但是,“市场的压力早晚会让我们达到合并渠道的目的。”大众汽车高层曾经表态。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尽管目前外资在合资汽车销售公司的股比没占优势,但实权却牢牢掌握在外方派驻的主管销售业务的总经理手中,且二级部门中层也将有更多的外籍员工加入而中方往往只担任董事长这一“闲职”。这一现象在一汽丰田销售有限公司和上汽上海大众有限公司身上体现得犹为明显。

       “德国大众在各地选择有实力的经销商。同时,德国大众只投资建立地区机构和营运中心,而不向代理商直接投资。德国大众便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对其产品的全球销售,从而降低产品成本。”贾新光称。

       卖大众品牌的代理商通常是独立的公司,他们以厂方授权使用的统一标识在销售目的国全国范围内代表生产厂家,厂家则以两种方式规范合理商的行为:其一,用代理商协议,阐述代理商与生产厂的责权利;其二,规定特定的标准,生产厂为代理商的各项活动制定标准及行为规范。

       根据我国政府有关规定,汽车销售必须实行审批制。要实现汽车销售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才能获得经销汽车的资格,若还想经销进口汽车,就必须通过另外一个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查并取得进出口权,国产车与进口车还分开经营,得分别为它们成立销售公司。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到2006年,外国汽车公司才能获得在中国完全的分销权和贸易权。

       从注册一个公司,到拿到销售许可证,其中很多环节并非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办到。尽管如此,这种销售体制给汽车销售(特别是销售进口车)带来的高额利润,还是让大家削尖了脑袋都想钻进来。

       不管怎么说,目前的渠道重复是明显的。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建有独立的专卖店和维修点网络,同一品牌下的大众产品,却在不同渠道销售,而且互不兼容。加上目前进口车与国产车要分开经营,因此,德国大众在中国必须建立两套以上的维修网络。

       零部件采购方面的情况大体类似。由于产品系列不同,南北大众各自建立了独立的采购体系,同样,德国大众付出的依然是双份的投入。

       品牌内耗

       “一女嫁二夫”,这逐渐给德国大众在拓展中国汽车市场上带来麻烦。从表面上,南北大众各自生产自己的品牌,德国大众可以“满堂红”,但品牌内讧仍然是大众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

       由于扩张的需要,大众现在旗下的品牌林立:大众、奥迪、斯柯达、宾利、西亚特、兰博坚尼等等,整合品牌成为大众必需考虑的问题。在国际上,大众把旗下的各个品牌分成两部分——奥迪和大众系列,压缩甚至淘汰一些利润偏低的车型。

       但在中国,问题处理起来没有那样简单,大众总是绕不开与地方政府利益之间的博弈和中方的掣肘。

       也许是命中注定,德国大众的品牌表示和它目前在中国所处的“W”形有着惊人的相似。在“W”形的中间是德国大众,底下分别是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而“W”形两端又分别是上汽和一汽的合资伙伴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

       上海汽车集团在中国汽车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例子。它与两家国际汽车巨头同时保持合资关系,分别拥有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家公司50%的股份。而这两家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又远远不能让人忽视。

       上汽集团如何协调好作为竞争对手的两家合作者之间的关系?从官方透露的消息来看,它们三者之间的故事始终是个谜。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却已经开始表示不满。2000年9月,德国大众汽车负责人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他希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上海大众变为一个独资公司。但后来这一说法遭到德国大众(中国)有限公司高层的否认。

       “当丰田和通用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闪转腾挪时,德国大众似乎已经陷入两家中方合资伙伴的泥淖中,动弹不得。”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说。

       尽管上汽和一汽在没有迎娶他人时,南北大众内部经常出现公司的战略定位、营销方式、车型的选择等问题的“磕碰”,德国大众似乎还能容忍下去,但当丰田和通用出现后,它的骨子里开始透着凉风。

       在上海大众经历的桑塔纳时代,桑塔纳2000时代和POLO时代三个时期,上海大众中德双方合作关系由亲变疏的不同阶段,业内指责德国大众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可调和是主因。

       分析人士指出,大众品牌必须统一,否则无法形成合力,与对手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在表面文章上,德国大众还是比较擅长。目前只要是三个“大众”一起参加的展览,肯定是共用一个展台。德国大众现在试图处处强调只有一个“大众”,而不是像当年一样,甚至鼓励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兄弟阋墙”。

       面和心不和,使德国大众这辆战车暂时难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任意驰骋。

       镣铐难除

       为了应对挑战,大众正努力改进其运作方式,最显著的动作是更换在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

       大众在今年4月份宣布,其旗下斯柯达汽车公司管理委员会的现任副董事长温弗里德·法朗特,将于今年夏天接任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魏智博的职务,中国区总裁雷思能也于今年6月份退休。

       对于48岁的大众中国新总裁范安德来说,在中国的任期无疑是其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临危授命”的他能否挽救处于低迷的大众呢?

       作为斯柯达公司前副董事长,范安德或许理所当然地认为即将在上海大众投产的斯柯达轿车需要单独建立一个网络来,但要他理解为什么两个合资企业的大众品牌产品只能分别在两个网络中销售,以及进口大众品牌的产品为什么要单独建立一个网络销售,这类高成本的重复建设、自相竞争问题,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雷思能在离任时曾表示,之所以让两个合资企业各自生产大众集团的全系产品,是因为他们各有一个网络,这样可以让顾客在一个经销商那里就可以看到并选择各个级别的车型,从而增加销售的机会。这也是雷思能在中国犯下的致命错误。他一直期待先铺网,再两网合一。时间证明,他的努力没有凑效,反而成为包袱。

       尽管雷思能宣称他的公司与两家中方合作伙伴有着“良好的合作”,但他试图通过实现供应商和配送系统的共享,使两家合资企业更为协调。但由于两家中方伙伴之间缺乏合作意愿,雷思能先生的努力正遭受挫折。

       此外,大众在产品、价格政策总是慢半拍。大众目前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在于对手激增、竞争加剧之外,其内因则在于大众对中国的产品与市场策略动作过于迟缓,跟不上变化多端的中国车市。今年对手们都竞相推新车,通用上半年一口气就推出了5款,而大众旗下除了一款多功能车开迪,就是新奥迪A6,而让消费者已翘首企盼多年的高尔夫A5、帕萨特B6、全新捷达等,却一直迟迟不见踪影。

       大众的市场与价格策略却如德国人的性格一样相当强硬,缺乏灵活性。南北大众继桑塔纳和捷达之后推出的新车型,不但相对于同类车型价格偏高,而且其正厂的配件价格亦有些过高,最典型的是POLO和高尔夫,许多人都是被它高得吓人的配件价格吓跑的。

       对于解除镣铐问题,关键取决于两个合资企业的意愿。本刊获悉,在联合采购方面,大众(中国)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为两个合资企业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和相关的服务,以求零部件和原料采购方面的协同效应。毕竟集中采购带来的规模效应是很容易体现在账面上的。

       面对现代汽车等后来的竞争对手,大众采取降价等亡羊补牢的做法,未必为时已晚。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大众如何同时驾驭南北两辆马车,避免南辕北辙的出现。

广汽丰田4s店开业总经理致辞,急

       截止3月19日,欧洲疫情已经累计确诊91708例。同国内疫情前期一样,欧洲疫情蔓延之快也导致欧洲大多数汽车工厂关闭。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在“云年会”上宣布,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考虑,大众正计划有序关闭欧洲工厂,并让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家办公。

       目前,大众旗下各品牌的工厂已经陆续进入停工阶段,其中,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部分工厂已经关闭,位于西班牙、葡萄牙、斯洛伐克的工厂,以及意大利的兰博基尼工厂和杜卡迪工厂将在本周停产,其他在德国和欧洲的工厂准备从下周一开始,停产2至3周。

       2至3周的停产虽然只是预计,但往往主机厂受下游零部件供应链影响以及疫情发展需要,这个停产时间段将大概率增加,毕竟根据国内的抗疫经验来看,工厂从停工到复工没有1-2个月是不能结束的。

       海外工厂生产断档也势必加剧车型供应上的紧张,虽然国内受疫情影响库存量有所增高,但仍属于舶来品的进口车仍处于大车市中的小众,特别是国六版车型近几个月终端市场优惠回缩概率加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大众以及大众旗下品牌进口车行情走势。

       大众品牌

       大众品牌进口车目前来看受影响面较小,毕竟如今大众绝大部分车型都交由南北大众生产,因此主销车型只有途锐、夏朗、蔚揽以及末代甲壳虫这四款车型。

       途锐作为斯洛伐克工厂生产的车型,从国五切换到国六版本已在去年年底完成,因此途锐现车数量还是较为可观的,只不过目前国内大部分库存已2.0T版本为主,而3.0T版本受限于EA839发动机产能,现车库存还是不能与2.0T比较,途锐未来几个月2.0T优惠走势将维持不变,3.0T则有大概率优惠缩水可能。

       蔚揽在去年新增了GTE插混版本,但同汽油版一样仍为国五车型,因此现在市面在售只是消耗以往库存,新车已经早已停止进口,因此现在蔚揽系列也是价格冰点期,对于经销商来说抄底价格卖完。

       夏朗情况同蔚揽类似,同样也是由于没有国六车型早已停止进口,只是夏朗由于一直处于进口大众销量顶端位置,库存比蔚揽更为稀少,同时价格优惠不大,表现颇为坚挺。

       甲壳虫虽然已被划为绝版车型,但甲壳虫珍藏版车型在市场还有大量车源,同时经销商还有少量2018款车型,但整体来看,由于没有国六牌照甲壳虫也是越卖越少,只是库存上仅次于途锐。

       奥迪品牌

       相比大众品牌,奥迪进口车种类则要多出很多,尤其是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Q7、Q8、A5、A8以及奥迪S系列车型,即便没有疫情影响库存量也并不丰富,而如今由于涉及工厂停工,奥迪进口车走势也是不一。

       Q7作为奥迪SUV家族头牌队员,此次受疫情影响颇大,毕竟这台车刚好赶在现款与中期改款切换,现款车型经销商清库工作又已经完成多半,Q7原产地捷克斯洛伐克工厂停产将直接导致新款Q7或平价销售。

       Q8作为Q7孪生版车型,自然同途锐、Q7一道共线生产,但由于Q8销售主力为55TFSI?甄选动感型,因此这款配置现车和颜色还是较全的,但如果用户想选装这台车,现在来看几个月内交付几乎成泡影,工厂停产以及海运停止都将造成价格上浮。

       A5家族主要生产地为德国内卡苏姆工厂,但由于德国工厂相较于捷克工厂停工较晚,聪明的大众一定会提前将生产库存集中发往各国市场,而国内目前这台车无论是Coupe、Sportback还是Cabriolet版几乎都有现货,因此价格近几个月走势大概率没有变化。

       A8L生产地不仅与A5一致,且目前国内库存数理客观,因此销售主力50TFSI中功版车型将在未来没有明显价格变化,毕竟这台车销售人群以及颜色选择基本固定,该买的人还是会买的。

       BBA当中独特跨界旅行车A4?allroad与A6?allroad同样也是内卡苏姆工厂生产,只是由于A4?allroad刚刚完成中改,因此现车仍不充足,优惠缩水概率很大。A6?allroad则由于换代车型国内刚到展车,因此正式发售也将延期,只是能肯定新车上市定价将与上代差距不大,优惠幅度今年年内并不看好。

       保时捷品牌

       保时捷品牌国内主售车型为卡宴、Macan以及Panamera三款车型,但由于保时捷不同于奥迪品牌,车价构成是往往是基础车价+选装车价构成,因此购买基础款还有望如期交付,而选装车型周期则要比以往增加不少。

       卡宴由于出自于同Q7、途锐同样MLB?evo平台,因此生产地也同样是东欧斯洛伐克工厂。目前国内现车情况以低配车型居多,但选装件也是各自不一,购买卡宴只能万里挑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配置,毕竟未来很长时间这款车型到货数量有限。

       Macan生产工厂为德国莱比锡工厂,工厂停工时间也要比葡萄牙、捷克工厂要晚上一些,而国内情况目前2019款Macan标准版车型也足够丰富,现车多选装件又较少,未来时间内Macan优惠幅度将大概率维持不变。

       Panamera标准版即为2.9T发动机,因此无论是玩车还是日常用车,这台2.9T潜力与稳定性都要比卡宴3.0T更出色。配置厚道的同时也造成国内终端并无太大优惠,而产地莱比锡工厂的停工或许将造成panamera平价销售或加价。

       大众旗下品牌进口车型虽远不止上述几个车型,但从三大主销品牌来看,欧洲工厂停工还是会或多或少造成国内终端售价缩水的,因此想要购买高品质进口车型还是要提前下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是一篇大众汽车的,你可以参考下,稍微改动下就可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尊敬的大众进口汽车申筱洁总经理、尊敬的绍兴市人民政府徐明光副市长、大众进口汽车网络部总监Bernd Heiden先生,大众进口汽车东区总监聂军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金融界、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

       金秋时节,清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秋高气爽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各位贵宾来到古城水乡绍兴,共同见证宝利德绍兴大众进口汽车4S店开业这一历史时刻。首先,我谨代表宝利德集团以及大众进口汽车授权经销商——浙江奥德汽车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对莅临庆典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宝利德集团一直以来的关怀、支持和帮助!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浙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1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位居全省第六位。在汽车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汽车看浙江,浙江市场看绍兴,绍兴历来是各大高端汽车品牌的必争之地。宝利德从2003年就进入绍兴市场,经过8年的精心经营,在绍兴地区已经拥有8家中高端品牌汽车4S店,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品牌知名度。

       正是基于对绍兴市场未来发展潜力的充分了解和预估,宝利德集团在2010年将进口大众品牌引入绍兴,4S店于2011年年初建成并开始试营业。虽然在宝利德大众进口4S店进驻绍兴前,各大高端品牌已抢先占据市场优势,但宝利德集团将会把大众进口汽车作为宝利德汽车版图的一个重要品牌体系来经营。我们坚信,在厂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浙江奥德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为绍兴的大众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大力提升大众进口品牌在绍兴乃至浙江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宝利德绍兴大众进口4S店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它的发展需要厂家、客户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大众进口汽车厂家的各位领导能给予浙江奥德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希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能给予宝利德更多的帮助,希望广大客户朋友能一如既往选择宝利德、支持宝利德。我们坚信,有了各位的支持和厚爱,宝利德绍兴进口大众4S店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光临,希望你们在这里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

       今天关于“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