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suv销量遇困_江淮轿车销量如何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江淮汽车suv销量遇困”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江淮瑞风s3为什么停产,江淮瑞风s3质量太差了

2.江淮“突飞猛进”,大众暗中使劲

3.江淮汽车怎么样

4.江淮汽车发动机启动异响是怎么回事

5.输不起的SUV市场,是本土品牌最后的坚守?

江淮汽车suv销量遇困_江淮轿车销量如何

江淮瑞风s3为什么停产,江淮瑞风s3质量太差了

       江淮汽车这个品牌估计如今很少人会提起,但是你不会想到,江淮汽车曾经也迎来过一个巅峰期,主力车型瑞风s3在2015年成为小型SUV销量的冠军,但是好景不长,销量的增多同时问题也逐渐开始浮出水面,越来越多投诉表面江淮瑞风s3质量太差了,最终也导致了第一代瑞风s3停产,如今我们现在见到的第三代瑞风s3,它的命运会不会和上一代的有所改变呢?现在我们来了解瑞风s3究竟有什么问题。

       第一,大量的质量问题导致瑞风s3的口碑日益下降,从图看到看到瑞风s3各个年款的故障投诉,其中14和16年的车型的故障非常严重。故障的部位可以说是遍布车身所有部件,最为严重的就是吃胎偏磨。

       第二,瑞风s3动力性能弱,分别搭载1.5L和1.6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在这个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时代,自然吸气发动机显得明显落后,动力上也不过涡轮增压发动机。丙炔瑞风s3起步肉,提速不是很流畅。

       第三,车辆的装配工艺粗糙,虽然内饰的设计还不错,但是细节做工处理的还是不够,部件之间的缝隙比较大,装配工艺还有待提升。

       第四,异响特别多。有可能是因为装配工艺上的问题,瑞风s3开起来总感觉有异响。其中异响主要是发动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中控台等。

       第五,车内异味严重,不少车主都反映到新车时异味非常大,需要半年左右才能有所改善。对于气味比较敏感的车主来说,真的是煎熬。

       第六,减震偏硬。在路过坑洼路段时震动比较大,加上胎噪抑制的不够理想,对舒适性很大影响。

       看到这里,大家基本可以了解到瑞风s3存在的问题,其实任何品牌的汽车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质量与口碑,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品质和工艺,结果就是被其他品牌超越。

江淮“突飞猛进”,大众暗中使劲

       汽车市场近段时间的变化,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前几天,乘联会公布了2月前两周的汽车销量情况,同比暴跌92%,全国日均汽车销量仅为2249辆。根据乘联会预计,整个2月份汽车销量将同比下跌70%左右。

       显然,汽车市场极易受到外界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么如果把时间回退5年,在消费者购车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时,当年各领域的销量一哥,如今是否还能稳住自己当年的地位呢?

       (数据来源:乘联会)

       小型SUV领域的针锋相对

       第一代瑞风S3在2014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后表现中规中矩,2015年停产换代后,瑞风S3实现月销破万的成绩,并且依靠瑞风S3的猛烈上涨势头,江淮汽车是当时最有希望冲击哈弗汽车的“种子选手”。只不过,在2017年,大量小型SUV涌入市场,持续冲击当时品控不佳的瑞风S3,最终瑞风S3只能被后人超越。在去年7月,瑞风S3再度迎来换代,不过全系无自动挡的设定,相信让消费者们提不起兴趣。

       作为江淮瑞风S3的“继任者”,宝骏510依托在2016年宝骏560的成功而“红极一时”,凭借极为亲民的售价脱颖而出。并成为有望冲击哈弗H6的“潜力股”。当了几年的“千年老二”后,宝骏510终于以3万辆的成绩,在2018年2月成功超越哈弗H6实现登顶。只不过,宝骏510和瑞风S3存在同样的问题——品控差,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扭头进军新能源领域和推出新宝骏来定位精品路线,以至于突破10万价格“天花板”的宝骏,鲜有人问津,宝骏510也受品控问题影响,一度跌出前十榜单。

       中型SUV领域的“三角恋”关系

       作为中型SUV的一员“老将”,自2014年10月昂科威车型诞生以来,销量逐步攀升,最高峰在2016年甚至能达到3.23万辆的成绩。因此在当时,SUV销量TOP10榜单里,昂科威是唯一一款上榜的中型SUV。当时,市面上合资中型SUV并不多,虽然有汉兰达助阵,但价格更便宜且还有优惠的昂科威自然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只是,随着更多消费者了解干式双离合的弊端后,加上昂科威相对老气的造型,受众开始逐渐局限。

       2017年,经过加长后的途观L正式上市,也因如此,途观由紧凑级SUV晋升为中型SUV。得益于前几年途观在市场上积聚了大量人气,加上2017年开始,消费者对SUV的空间要求急剧上升,即便途观停产,没了“双车战略”的途观L依旧能够稳坐合资中型SUV第一名。

       当消费者对现下SUV千篇一律的造型设计逐渐麻木后,一汽-大众一改容貌,在2018年推出首款中型SUV——探岳,得益于全新的内外饰设计和亲民的售价,让其成为合资城市中型SUV第二亲民的车型。因此至上市以来,探岳的销量一度逼近2.5万台,加上目前有不错的优惠力度,所以探岳逐步取代昂科威,成为合资中型SUV领域的新“老二”。

       合资紧凑型SUV竞争激烈

       紧凑级SUV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合资品牌阵营更是如此。首先日系“三剑客”这几年一直在你争我夺,在这5年以来,始终在轮流争夺合资紧凑型SUV“老二”的位置。不过,自从2018年10月份途岳的上市,未来4人争夺的队伍中,也许又得加多一个人了。

       豪华SUV阵营的“铁三角”

       在豪华SUV阵营里,宝马、奔驰、奥迪组成的“BBA团队”长期稳固在此,以至于凯迪拉克、沃尔沃、红旗、捷豹路虎以及英菲尼迪这些豪华品牌都只能屈居TOP5之后。当然,出现这种局面也无可厚非,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认知就如买合资品牌非日系便德系一样,只是随着二线豪华品牌性价比的提升,凯迪拉克、沃尔沃开始崛起,并有望冲击豪华SUV榜单进军前五名。

       新能源车认可度这家够稳

       当时,新能源尚未普及,且该领域多为插电或纯电轿车,SUV车型相对匮乏。恰逢在SUV市场井喷的时代,比亚迪唐的推出,无疑切中消费者对大空间、低油耗、强动力的迫切需求,加上依托此前比亚迪秦在新能源市场上打下的基础,插电混动的唐很快就登上该细分领域的第一名。

       只是,随着当前补贴退坡,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心出现下滑,原本愿意花大价钱体验新技术的消费者们,如今更多的是只愿意花几万元买辆纯电动SUV作为代步用途。而在小型SUV领域,补贴的退坡淘汰了部分低廉产品,再加上10万内纯电SUV可选性不多,进而助推了拥有相对可靠“三电”技术的比亚迪元EV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SUV领域的“常胜将军”

       根据最新统计,哈弗H6已经累计获得80个销量冠军了,要不是上文提到宝骏在2018年2月成功登顶过一次,哈弗H6此刻就可以说“连续80个月销量冠军”了。不得不说,哈弗H6很好的切中普通三口之家的用车需求:配置实用(入门即可)、空间够用(后排空间两拳多)、保养便宜(平均500元)、价格实惠(目前还有优惠)。正因如此,无论是车市向好还是车市寒冬,哈弗H6都能经得起考验,稳居SUV销量榜榜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江淮汽车怎么样

       走上了预期之路。

       10月20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2020年三季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0年1-9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00万元左右,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700万元左右,同比减少64%左右。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07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8.23亿元左右。

       江淮汽车表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和-6.53亿元,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91亿元和-2.54亿元,业绩有所改善。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下降。

       江淮汽车,散发着一股一鸣惊人的劲头。

       成立于1964年的江淮汽车,是国内资格最老的自主车企,于2001年在国内A股上市。

       但相对于奇瑞的攻城略地,长城的迅猛扩张,江淮汽车的发展之路,并未被冠以神奇的色彩。在自主品牌的大军中,江淮汽车并不起眼,甚至还有些掉队。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江淮始终坚持多领域全面发展。

       从2002年宣布进军乘用车板块至今,江淮汽车已经拥有底盘、客车、轻卡、重卡、MPV、轿车、SUV和新能源全产品线布局,几乎是国内产品线最全面的汽车集团。

       然而,“摊大饼”式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红利,反倒拖累了江淮的发展。

       “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好”,不仅放弃了其优势业务,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错失了一些最佳时机。

       近年来,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市场,这位老将的销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数据显示,2019年江淮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近9%。

       而长期的落寞也唤醒了其斗志,江淮汽车销量终究迎来了起色。

       10月12日,江淮汽车披露9月产销数据。9月,江淮汽车完成产量4.4万辆,同比增长42.9%;实现销量4.48万辆,同比增长41.3%。今年1-9月,江淮汽车累计完成产销量分别为33.35万辆和33.25万辆,跑赢大盘。

       其中,商用车方面,9月份销售2.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8.8%;乘用车方面,9月份销售1.6万辆,同比增长19.9%,连续两个月实现了环比同比双增长,市场表现持续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轿车销量达2915台,同比增长幅度达589.13%,涨幅惊人。

       众所周知,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虽然实力强悍,但乘用车领域一直是其薄弱项,尤其是轿车类别,而9月轿车销量的夸张增幅以及乘用车销量的不断增长,让外界一时间充满好奇。

       此外,扉旅汽车通过对目前已公开前三季度销量数据的车企进行梳理发现:2020年1-9月,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七成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江淮汽车和长安汽车,其中,江淮汽车完成率最高,达到74%。

       取得如此成绩,江淮汽车到底暗藏着怎样的秘密武器?

       “与大众汽车集团的联姻是江淮汽车当下借力的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江淮而言,能够取得逆势增长的业绩,是自身的整体实力的体现。作为一家商乘并举的企业,江淮汽车希望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在乘用车市场站稳脚跟。

       “生活从未如此新鲜,每一天都充斥着如此多的可能性。”

       2017年底,江淮大众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自2018年2月份起,江淮乘用车开始引入大众汽车VDA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了更加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并耗费2亿元进行了整车生产线改造升级,做到了和大众汽车“同设备、同人员、同标准”共线生产,首款车型思皓A5开启江淮乘用车3.0时代,也为江淮乘用车板块发展带来转机。

       今年,江淮与大众的合作进一步加深。

       5月底,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协议,后者获得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又一次抛出了重磅“炸弹”,发布了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思皓,与大众彻底捆绑。

       按照江淮的规划,思皓乘用车品牌将覆盖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两大市场,全面对标大众MQB平台,采用模块化平台造车理念,先电后油、油电共用,此后江淮乘用车还将逐步采用思皓"闪电"车标来替代"JAC"标志。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自带大众光环的思皓,有德系品质“背书”,对江淮乘用车来说是一个加分项,有望提升后者的品牌力,与江淮商用车明显区别开来。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也指出,“江淮是商用车起家,所以大家的固有认知中,‘JAC’代表的是商用车,我们也希望利用思皓的品牌标识,来强化江淮乘用车的产品。”?

       简而言之,发布思皓乘用车品牌的初衷就是要向全行业表明江淮汽车准备深耕乘用车市场的决心。

       “江淮汽车从商用车进入乘用车市场,白手起家摸索了多年,在通过与外界的合作时,才‘知道了自己的不知道’。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江淮汽车在质量管控和流程体系上都会得以提升,接下来要做的是‘减少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带动江淮汽车向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年前,思皓便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彼时,其是江淮大众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现在,江淮汽车再次以思皓之名发布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是否会产生定位困惑?

       “此次江淮乘用车品牌思皓和江淮大众共标,标志着江淮与大众的深度融合。”

       江淮汽车集团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张文根在谈到二者之间关系的时候表示,思皓乘用车已实现全面对标、全线达标、全速共标。基本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未来的江淮乘用车将与大众汽车真正合体,江淮乘用车将融入大众合资车企的体系。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过去,在江淮汽车旗下,悬挂"JAC"品牌的乘用车,活在了商用车的光芒下。而今,全新的合资品牌思皓,借着大众基因,完全有机会、有实力与长城、吉利等一线自主品牌一决高下。这既符合大众在华的品牌布局,也实现了江淮的成长价值。

       只不过,“换标”思皓能否提振江淮乘用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个未知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江淮汽车发动机启动异响是怎么回事

       车市总览,车市故事自媒体子公司,时刻关注国内外所有汽车企业。

       2020年12月8日上午,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其R&D中心和制造基地也随之宣布落成/开工。当后续计划陆续公布时,曾经以合资公司名义出现的江淮似乎也悄然失去了存在感。这次竣工仪式也是江淮变化的缩影。目前,整个姜奇集团正在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实质性改革。

       江淮:坎坷的发展之旅

       同在安徽的江淮相比奇瑞,存在感较低。一个品牌没有“存在感”是很可怕的。除了产品本身,发展思路的反复调整也是江淮品牌发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江淮从底盘和商用车起步,2000年开始向乘用车转型,最早以商用车进入市场。2002年3月18日,第一辆“江淮瑞风”MPV下线,江淮乘用车正式起步。后来,瑞鹰SUV、岳斌等车型扩大了产品线,但品牌混乱迷惑了消费者。

       2012年广州车展,江淮发布了“瑞风何_”双品牌战略,并确定了“品牌字母数字”的产品命名方式。双品牌成立后,瑞风S5于2013年上市,但市场走势打乱了双品牌计划。一方面,中国品牌汽车一直难以突破,何_未能创造奇迹;另一方面,中国SUV市场迎来了“井喷”。在此期间,瑞风S3抓住市场红利,获得了2015年和2016年小型SUV年度销量冠军。

       尝到SUV甜头的江淮在2016年取消了双品牌战略,将瑞风拓展为全品类。今年江淮还取消了乘用车使用的“五星标识”,换上了新的字母标识。但SUV市场很快迎来深度调整,S4、S7等S3之后推出的一系列车型未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反响平平。

       JAC iEV4

       在新能源领域,JAC赶上了国家补贴政策的春风,旗下iEV系列车型持续热销。可惜随着国家补贴的不断下降,江淮新能源产品更新换代太慢,产品力迅速下降,最终导致iEV系列这一知名车系竞争力不断下降,最终没落。

       "思豪E20X "

       随着2017年JAC大众的成立,JAC的产品和品牌规划开始向大众靠拢。2018年,江淮大众全新品牌思豪发布,首款车型思豪E20X上市。然而,新车仍然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产品策略混乱,销量低是目前的重要问题。江淮汽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亏损,江淮迫切需要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来重启。

       江淮未来会如何发展?

       虽然官方尚未公布改革后的具体方案,但从江淮不同品牌、不同车款近期的动向来看,未来的变化可以概括为自主合资、主机厂的经营模式。

       姜:四号/瑞丰/JAC“三朵花”

       "思豪E40X "

       乘用车方面,随着战略调整,大众将不再使用思豪品牌,思豪未来将交由姜奇运营。原江淮旗下的佳悦等车型将全部归入思豪品牌。根据思好的新品规划,其未来将专注于年轻化和个性化。产品方面,定位紧凑型SUV的思豪E40X和定位微型车的思豪E10X将于明年(2021年)3月上市,定位紧凑型轿车的思豪E50A也将于2021年上市。2022年,思豪将推出另一款紧凑型SUV,到2023年,将推出入门级紧凑型SUV和轿车。此外,四镇将在2023-2025年继续发力,计划推出A、x系列共10款新车。

       「瑞风L6 MAX」

       MPV方面,江淮此前宣布“瑞风”品牌将独立运营,重新聚焦商用车市场。现有瑞风品牌SUV和轿车车型正在逐步切换或退出;渠道也在调整,瑞丰将组建专网。随着瑞风成为姜奇控股的独立品牌,专注MPV市场无疑更有利于发展。

       品牌独立后,瑞风将在现有产品阵容的基础上衍生M和L产品系列。其中L系列主打高端商旅,产品也更加注重高品质的乘坐体验。M系列更注重载人载货的实用性和燃油经济性空。未来五年,瑞风品牌将推出10款以上MPV产品。

       《汉图》

       此外,JAC牌,JAC也没闲着。JAC品牌的轻卡产品大量出口国外市场,带来可观的利润。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厂商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投入了比以前更多的资源,这直接体现在最终的产品上。在皮卡领域,JAC也正式推出了旗下皮卡子品牌——汉途,未来将与现款T系列车型(帅铃T6、帅铃T8、帅铃T8PRO)搭配,共同征战国内皮卡市场。其首款商用皮卡预计明年1月上市,而其自动挡车型预计明年6月上市。

       大众(安徽):基于MEB平台推出入门级车型

       对于江淮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不能忘记,那就是大众(安徽)。在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仪式上,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博士明确表示,大众汽车(安徽)将加速中国电气化战略,帮助奥迪股份公司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愿景。

       此外,工厂二期扩建工程将于2021年启动,大众汽车(安徽)将投资200亿元在合肥建设新工厂,最大产能为35万辆。到2023年,它将投产一批基于MEB平台的电动汽车。

       从仪式上的发言来看,虽然大众汽车(中国)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5%,JAC降至25%,但这并不影响双方继续深化合作的共识。根据双方签署的《JAC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产品组合框架协议》,大众成为合资公司75%的股东后,将向合资公司授予4-5款大众品牌产品。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投产,新款车型将充分考虑年轻用户的喜好。参考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推出的纯电动汽车,大众(安徽)未来推出的全新车型可能会有更入门级的定位,或许只是之前媒体提到的ID.1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还将优先向江淮大众引入中型和中型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潜在的商用车产品。

       江淮:代工还是新市场?

       另外,“代工”对于国内很多传统车企来说绝对是一个机会。代工没有错,但是可以极大的促进产能的高效利用,促进合作,提升技术。众所周知,目前能买到的蔚来汽车都来自江淮蔚来在合肥的生产基地,这种“合作代工模式”对双方都有利。

       随着BOE、蔚来、大众以及众多高科技企业在合肥的投资不断增加,合肥已经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越跑越快。从这里到长三角距离适中,配套供应商丰富。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温床。拥有多年汽车生产经验的合肥,未来不排除继续复制“江淮蔚来”模式,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代工厂”。如果能做成汽车行业的“富士康”、“TSMC”,也将是一艘恐怖的工业航母。

       写在最后:

       随着股市的到来,车市的两极分化效应越来越严重。对于江淮来说,要解决目前的困境,需要由内而外的改变。江淮选择重组集团内部产品线,自主研发商用车和乘用车。希望这次改革能让江淮重现辉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丝豪品牌内部似乎还存在产品线混乱等问题。

       此外,在大众(安徽)公司,大众持有75%的股份拥有绝对话语权,加上新投入的R&D中心,志在必得。不过,这样的场景也让我们想起了最近频频雷人的华晨集团。只靠合资输血和代工能活下来没错,但要想活得好,抵御更多风险,就必须有自己优秀的独立板块。现在破产重组的华晨集团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当然,到目前为止,姜奇还没有公布全新战略的具体计划。我们也希望JAC能有所回报,练好内功,通过合资、贴牌等方式掌握先进理念和某些技术,反哺到自己的板块,除此之外还能四处扩张自己的能力。

       百万购车补贴

输不起的SUV市场,是本土品牌最后的坚守?

       太平洋汽车网江淮汽车发动机启动异响的原因:1、发动机皮带打滑;2、启动机和飞轮严重磨损;3、配气机构故障;4、发动机缸盖内部的液压和气门的间隙过大;5、正时链条故障;6、传动皮带老化;7、三元催化器故障;8、发动机温度过低。

       江淮汽车死了,是被急死的。近日,江淮汽车发布产销数据快报显示,今年8月,江淮汽车共销售乘用车及商用车35060辆,同比下滑17.71%;今年1-8月,江淮共销售乘用车及商用车累计341346辆,同比下滑17.84%。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车传统燃油乘用车领域的市场表现尤其疲软。进入2017年以来,江淮乘用车已经连续8个月销量滑坡。销量下滑也直接影响到了江淮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江淮汽车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下滑达40%以上。

       尤其让江淮汽车焦心的是,从细分市场数据分析得知,SUV车型销量大幅下滑是其传统燃油乘用车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国内SUV市场的持续增长不同,今年江淮汽车SUV车型销量一路走低。作为销量支柱的江淮汽车SUV,今年1-8月份的销量为80307辆,同比下滑52.77%。那么江淮汽车SUV到底怎么了?其销量为何会遭腰斩?

       销量下跌本来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受政策、季节等影响,一些车辆出现销量下跌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曾经很受消费者欢迎的江淮SUV今天又被消费者遗弃。数据显示,去年,瑞风S3和瑞风S2两款小型SUV曾占据了江淮汽车SUV车型销量的96.4%,占据江淮乘用车销量近七成。然而,曾经每月热卖2万辆的瑞风S3现在每月只卖1千多点。这到底是为何?

       其实,要揭开其中的谜底并不太难。让我们来看一下车质网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据车质网2017年8月份统计,江淮SUV瑞风S3本月投诉33件,主要投诉内容是吃胎偏磨和发动机异响。之车顺便查了一下7月和6月的投诉量,分别是50件和35件,大部分投诉指向吃胎偏磨和发动机异响。

       之车在中国汽车消费网投诉后台也发现,对瑞风S3投诉每月都是“一马当先”,目前轮胎吃胎偏磨的问题已经让很多车主头疼,湖北的宋先生就是其中一个,据宋先生描述,他的瑞风S3在13000公里时就因为吃胎严重找4S店多次,然而均是敷衍了事,最后也仅仅是换两个轮胎打发了,令宋先生没想到的是,更换后新轮胎依旧吃胎,可见完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江淮售后真会忽悠车主!

       除此之外刹车盘生锈问题也是瑞风S3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是刹车盘生锈的部位在非工作面,即盘面不与刹车片接触的中心环的部分,车主对此问题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江淮曾经以“生锈门”名扬天下,从2013年央视3.15曝光以来,江淮的产品质量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从同悦“生锈门”到和悦“史上问题最多车型”再到瑞鹰“死亡抖动”,直至现在的“瑞风S3吃胎偏磨”,难怪江淮备受车主吐槽,其销量腰斩也在情理之中。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对本土品牌而言,SUV兴,则销量兴;SUV强,则声量强。

       三年前的夏天,《童济仁汽车评论》创始人老任和《车聚网》创始人大明曾经打了个赌:

       到2022年,轿车和SUV的市场份额到底谁更高?

       老任站SUV,大明站轿车。

       彼时,轿车的市场份额还在50%,而SUV的份额才刚刚过40%。

       但仅仅过了两年,SUV超越轿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019年第四季度,SUV的市场份额提升至46.38%,与轿车只差0.8个百分点。在新车销量两位数下滑的时候,2019年下半年,SUV销量却实现了1.49%的同比增长。

       SUV销量逆势增长的背后,一个更重要的信号是:本土品牌这两年守住市场份额的希望,也全部都押在了SUV上。

       本土品牌押注SUV有多坚决?

       中国SUV市场在2015年左右的兴起,靠的是众多本土品牌强有力的新品攻势,带动了最广大消费群体购车观念的改变。但市场的膨胀和繁荣仅仅持续了两年,自2018年起,新增消费需求减弱、合资品牌大举进攻,让鱼龙混杂的本土品牌SUV产品,迅速进入淘汰期。

       这波“淘汰期”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顶峰,本土汽车品牌的SUV市场份额,相比2018年快速下滑超过5个百分点。

       SUV产品热销时,本土品牌的销量和份额有保障,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查漏补缺、丰富轿车、MPV等产品线布局,寻找更多能带来新增销量的市场机会。但遇到SUV车型销量大幅下滑时,收缩产品战线,重新梳理在售SUV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确保份额不失,也是2020年本土汽车品牌在产品投放和营销时,更需重点关注的领域。

       2019年下半年,本土品牌发布全新及换代SUV共计41款,较2018年同期的26款增加了近六成。长城、吉利、长安、上汽等主要本土车企,在2019年下半年的SUV销量占比均有所增长。

       事实上,本土车企SUV的销量涨跌,也与整体销量产生了明显的正相关。2019年下半年,吉利、长安、上汽、奇瑞四家本土车企的SUV销量同比实现增长,其中三家车企的总销量实现了同比增长。销量排名本土车企第一的吉利汽车,也将全年销量跌幅从15%缩减到3%。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9年SUV市场表现不力的广汽,全年新车销量也下跌了25%。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未来三年,SUV市场依旧是大多数本土车企开疆扩土的销量基石。SUV兴,则销量兴;SUV强,则声量强。所以在接下来的这场本土品牌的份额保卫战中,谁家的SUV都输不起。

       本土品牌SUV产品的三个新趋势

       本土品牌上一波SUV的爆发期在2015-2016年间,如果以36-48个月的新车研发周期来算,2019-2020年也恰好是SUV新品的投放高峰期。但不同于上一波粗放的产品布局,新一轮本土品牌SUV的产品布局和投放,有了三大新趋势。

       1.?多车布局:放大明星车型的品牌效应

       很多原本应该垂直迭代的新车型,出于特殊时期对市场占有率的需要,在2019年变成了与老款车型差异化定位的“同堂销售”,这是本土品牌对于明星SUV车型的共同做法。简而言之,就是把全新一代的产品,以新增后缀名的方式,投放到市场,降低用户认知成本,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这些“后缀车型”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例如:在2019年8-9月间,荣威RX5?MAX、长安CS75PLUS和吉利博越PRO三款全新SUV产品的投放,与老车型叠加后,四季度的月均销量连续突破20,000辆大关。其中,荣威RX5与长安CS75均在年底重新杀回SUV销量的TOP?10榜单,而吉利博越,也把自己的排名从第三提升到了第二。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哈弗,作为本土品牌SUV的老大,哈弗则采用车系分化的方式,在原本哈弗H6的基础上,推出同价位但主打年轻、运动和科技的哈弗F7。2019年月均销量近12,000辆的哈弗F7,很好地完成了哈弗品牌新增市场开拓的重任,而在低价位市场,哈弗M6的月均销量也接近万辆。这些产品线的快速拓新和调整方式,也让长城汽车在2019年稳住了自己最重要的SUV产品市场份额基础。

       2.?低价入市:改变潜客的消费价值观

       多车布局策略,适合那些拥有强势明星车型的本土汽车制造商。而对于一些非明星产品的SUV升级换代,重新寻找新一代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改变潜客的消费价值观,也是实现“后缀车型”翻身逆袭的重要方法。

       比亚迪宋Pro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2019年7月之前,比亚迪宋一直是本土品牌主流尺寸SUV市场的边缘车型,月均销量徘徊在2,000-3,000辆之间。但自从7月宋Pro(新一代车型)上市以来,销量一路走高,甚至2019年最后两个月,连续实现了月均20,000辆+的彻底逆袭。

       宋Pro的切入点在哪里?指导价不到9万元即可买到1.5T自动挡车型,配置不输竞品10万元以上的同尺寸产品。相比同价位本土品牌的小型SUV,宋Pro在面子和里子上,都更能迎合10万元以内SUV消费者的各项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本土品牌主流尺寸SUV的消费门槛。

       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普遍缺乏品牌忠诚度,比亚迪宋Pro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产品换代时,实现了销量的逆袭。

       3.?用尺寸/座位的差异化,争夺利基市场

       对于没有“上一代车型”市场基础的全新车型,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细分机会呢?至少对本土汽车制造商而言,目前在SUV市场,这样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例如,奇瑞选择了大尺寸与多座位。奇瑞瑞虎8与捷途X70这两款2018年上市的全新车型,瞄准了各自价位中仍存潜力的中型SUV市场。相比主流紧凑型SUV?4.5-4.6米的车长,奇瑞这两款中型SUV的车长均达到4.7米,并且在5座车型的基础上,可以加2,000元选装6座或7座版本。

       事实上,这个价位消费者并不一定能准确区别紧凑型或是中型SUV,4.7米左右的车长对于第三排座位也仅仅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而已。但是,就靠着大一点儿的尺寸、多一点儿的用车场景优势,瑞虎8与捷途X70在三线以下的市场中,成功挖掘了一批消费需求。对于全新车型甚至全新品牌而言,只要找准市场空白满足消费需求,在中国的三线以下新车消费市场中,依然可以赢得足够生存的销量。

       以上三个新趋势不难看出,在经历了一轮惨烈的SUV淘汰赛之后,优秀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已经越来越清楚如何将自身产品的优势不断清晰化、最大化。而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本土汽车制造商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在SUV市场的份额和产品竞争优势,这才有机会在未来长期的竞争和汽车行业的激烈变革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为何要再次豪赌SUV?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在中国SUV市场,仅仅利用决策速度优势所赢得的市场先机和占有率,是缺乏稳固根基的。2019年下半年本土头部汽车制造商们有成效的新品投放,却仍然无法阻挡本土品牌在SUV市场份额的整体持续下滑。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跨国巨头开始发力了。

       大众成了SUV市场中的第一个“灰犀牛”。2019年,大众品牌超越哈弗品牌,成为国内SUV市场销量第一的单一品牌。MQB架构的产品开发速度优势,让大众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10-50万元价位的几乎每个细分市场中,都布局了至少两款全新的SUV产品。

       除了大众品牌,独立后的捷达品牌更是用VS5与VS7两款MQB架构SUV,直接杀入本土品牌占据优势的8-15万价位市场。捷达VS5上市仅四个月,月销量就达到了五位数。而尺寸更大、更主流的捷达VS7,也将与所有强势本土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处于同一配置和价格水平线上。

       在过去的两年中,合资品牌发力SUV市场的不仅仅是大众,本田、丰田已经开始用双车战略扩大热销车型的影响力,日产和通用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SUV产品线布局。在2019年下半年,绝大多数的头部合资车企的SUV销量占比均有提升,2020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在存量竞争和轿车份额基本固化后,跨国车企不会再顾忌所谓的市场门槛或是品牌价格形象,而是会想尽办法去扩大其在SUV市场的份额,拓展新的消费群体。深度布局SUV市场,是未来三年所有强势合资车企的必然选择。

       所以,强烈的危机意识,也是2019年让一些本土车企不惜代价守住SUV市场份额的关键原因。

       当然,除了守,本土品牌同样也在攻。

       大家都能看到本土汽车制造商在“品牌向上”方面所做的努力,无论是领克还是WEY,或者是长安、上汽,乃至广汽、比亚迪,都有在售价上与合资品牌直接对标的产品。

       但更容易被人们所被忽视的另一方面,是“品牌向外”。吉利icon、长安UNI-T这些设计与命名方式均不同于品牌现有模式的全新产品,它们除了在车市淡季通过展示设计溢出能力为品牌营造话题热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正在试探市场的新风向,并试图以开创性产品,去引领一些新风向。

       事实上,我们更加看好和期待这些“品牌向外”的努力和尝试,尤其是越来越多优秀的本土汽车制造商们,跨出传统汽车设计和营销方式的束缚,开始探索“新风向”的时候,不再遵循所谓全球市场的经验和趋势,而是尝试和引领一些新趋势,无论在产品还是营销上的创新,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都需要走到全球前列,才能赢得未来十年全球汽车行业大洗牌中的新机会。

       上一个五年,本土品牌依靠先入为主的SUV数量优势,赢得了份额,奠定了基础;下一个五年,本土品牌需要能够影响新生代用户的消费取向,才能在已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这也是未来优秀本土品牌赢得SUV市场,所必经的蜕变之路。

       本土品牌再次押注SUV市场,是守住粮仓、放大优势的必然选择。但谋后而定,行且坚毅,保住了根基,才是未来一切发展的前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关于“江淮汽车suv销量遇困”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江淮汽车suv销量遇困”,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